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I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11:11:42  浏览:91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I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I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2010第47号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59届会议于2009年7月17日分别以第MEPC. 186(59)号和第MEPC. 187(59)号决议通过了《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防污公约》)附则I的修正案。
  根据《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第16(2)(g)(ii)条关于修正案默认接受程序的规定,上述修正案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我国是《防污公约》的缔约国,在上述修正案通过后未对其内容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因此修正案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现将修正案的中文本(可登陆http://www.mot.gov.cn/zizhan/siju/guojisi/tongzhigonggao/下载)予以公告,请遵照执行。
  附件:
  1. 《防污公约》附则I的修正案中文本(见第MEPC. 186(59)号决议)
  2. 《防污公约》附则I的修正案中文本(见第MEPC. 187(59)号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涤除权初探

万欣


  涤除权是大陆法系国家对消灭抵押权的一种称谓。是指受让人(不包括主债务人、保证人、继承人),代债务人向抵押权人清偿债务,使抵押权消灭的权利。我国涤除权的相关规定作为抵押物转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但是现有规定对于涤除权的行使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容易引发一定争议。本文对在现行规定下行使涤除权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 我国对抵押物转让制度立法的演变过程。

  在抵押物转让制度上,我国法律的规定经历了从绝对无效到有效的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意见》第115条规定:“抵押物如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保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人同意,抵押人将同一抵押物转让他人,或者就抵押物价值已设置抵押部分再做抵押的,其行为无效。”这条规定的是绝对无效。
  到《担保法》第49条:“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的,抵押权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转让抵押物。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这个规定较之民通意见就有了一个变化。对于抵押权人来讲,从“非经抵押人同意,其行为无效”,转变为只需要“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只有在其抵押权的安全受到明显威胁的情况下,即“转让抵押物的价款明显低于其价值”且抵押人不提供相应担保的情况下,才有权反对转让。换言之,如果转让价款高于抵押物价值,抵押权人是无权反对抵押物的转让的,无非是在转让价款中优先受偿而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七条规定:“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其中加粗一句就是我国第一次就涤除权所做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物即便未告知抵押权人仍然是有效的,只不过抵押权仍然享有在先的权利,抵押权人仍然可以行使抵押权。但是如果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买受人对抵押物的所有权处于一种被追及的状态,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这对受让人来说很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为了保护抵押物受让人的利益,规定了受让人的代履行权,即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向抵押权人代为清偿全部债务,从而消灭抵押权以稳定自己的所有权。这种权利就称为抵押物受让人的涤除权。但是该条规定的有权行使涤除权的人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取得抵押物所有权”,如果受让人未取得所有权是无法行使涤除权的。
  到了《物权法》,在担保法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虽然此条规定了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物,但是结合《物权法》第十五条关于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一般认为这不是一条效力禁止性规定,对于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并无影响,只是影响物权登记问题。此条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于涤除权的行使主体-受让人来讲,没有“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前提条件了,即受让人即便尚未取得所有权,也同样可以基于买卖合同行使涤除权,代为清偿债务,以涤除抵押权,实现交易目的。
  从以上四个法律文件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法律对于抵押物的转让行为从禁止到宽松,其立法原意显然是在保护抵押权的同时,鼓励交易。既避免了因为抵押人的恶意转让抵押物侵害抵押权,也避免了抵押权人滥用权利,妨碍交易自由。但是,由于物权法关于涤除权的规定仅此一句,缺乏配套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发一定争议。

二、 行使涤除权的几个问题
1、 行使主体的确定
  如前文所述,行使涤除权的主体已经从“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演变成“受让人”了,但是对于抵押权人来讲,依据什么来判断受让人身份呢?换句话说,在抵押人和受让人同时找到抵押权人要求行使涤除权自无疑义(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抵押人同意,可适用191条第一款之规定),但是当某人找到抵押权人自称是受让人,要求行使涤除权,代为清偿全部债务以消除抵押权,但是抵押人拒绝配合时,抵押权人如何判断其受让人身份呢?笔者认为在抵押人拒不配合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载明的受让人身份来确定其是否是适格的涤除权行使主体。即在抵押权人和受让人无法就行使涤除权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受让人完全可以通过诉讼要求抵押人继续履行合同,配合办理过户手续,同时要求行使涤除权代为清偿债务以消除抵押权,通过法院判决来达到确定自己是有权行使涤除权的民事主体的目的。但是如果单独起诉抵押权人要求行使涤除权,在法理上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民事案由中没有此案由,估计立案会存在困难。
2、 抵押人是否有权拒绝受让人行使涤除权
  对于抵押人和受让人来讲,一般来讲此二者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抵押人在不具备法定或者约定的抗辩权的情况下,作为出卖人其无权拒绝买受人支付合同约定的价款。在买卖标的物被设定抵押权的情况下,买受人基于买卖合同所享有的代为履行权,本身就属于支付合同价款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基于诚信原则,笔者认为抵押人在合同继续履行的情况下,没有权利拒绝受让人行使涤除权以使交易完成。同理,根据最高法院公告的相关案例,也明确了抵押人无权主动要求受让人行使涤除权,进一步证明涤除权的行使与否完全是受让人的单方权利,抵押人的意见并无意义。
3、 抵押权人是否有权拒绝受让人行使涤除权
  如前文所述,抵押权人在抵押物的转让过程中的否决权实际上是逐渐被限制的。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的精神,只要抵押权对应的债权能够得到保障-受让人愿意代为清偿,抵押权人对于抵押物的转让便没有否决权。笔者认为,从物权法191条的规定看,受让人是否行使涤除权完全是受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由受让人决定是否行使该权利,无须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同意与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征得抵押权人同意,如果受让人表示要求行使涤除权,代为清偿全部债务以消除抵押权,以促使交易完成,则抵押权人的意见就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诉讼程序中处理此问题时,笔者认为法院就无须征得抵押权人意见,可以直接判令受让人行使涤除权。
4、 涤除权的行使时间
  根据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行为应当在转让抵押物之前,还是之后呢?也就是说,是应当由买受人先行行使涤除权,再行转让行为呢?还是在转让行为发生以后,受让人仍然有权行使涤除权呢?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如果在转让前就由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了抵押权,则在转让时抵押权已经不复存在,也不存在抵押权人,自然无需也无法征求“抵押权人”意见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涤除权显然是针对在转让行为发生后,由于转让标的仍然被设定抵押权而导致无法交付时,买受人通过代为履行的行为消灭抵押权,以使自己的交易目的能够实现。
5、 涤除权行使的金额
  物权法规定的涤除权行使就是清偿全部债务,这个债务到底是抵押权设定时约定的全部债务?还是指抵押物实际价值所对应的债务?在抵押物价值大于设定抵押权所约定的债务时,这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反之如何处理?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有文章建议参照法国民法典的规定,设定增价拍卖,或者采取瑞士民法典的规定,按照涤除价拍卖,(《在执行中如何实现抵押权的涤除权》陈幸福著,引自中国法院网)以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制度设计应当采取惟一的标准,而不能同时采取两种方式。由于法国民法典设置的增加拍卖制度容易引起争议,笔者建议参照瑞士民法典的规定,按照涤除价进行拍卖即可。
  作为新设立的一种制度,涤除权的配套规定尚未明确,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易产生一定争议。但是由于该制度的设立主要是从保障受让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故笔者认为处理对涤除权行使中出现的一些争议时,在确保抵押权对应的债权安全的情况下,应当秉承着一个有益于买受人的原则去处理相关争议。
(2010-6-23)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盛福大厦1930室
共和律师事务所
邮编:100125
电话:010-85276468


西安市城市园林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城市园林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0月26日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12月29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提供游人休憩活动园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园林是指具有一定绿化规模和游览、游乐设施条件,供公共享用的休憩、观赏和娱乐园地,包括:
(一)综合性公园;
(二)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和专类园;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四)街头游园;
(五)居住区和其他单位附属的花园、游园及庭园。
第四条 城市园林发展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园林投入,扩大园林面积,提高现有园林的园艺水平;并把城市园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第五条 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权负责辖区内的城市园林管理。
规划、环保、市容、环卫、市政、文物、宗教、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同城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搞好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投资或者捐资建设城市园林项目。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检举损害城市园林设施及绿化成果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 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市城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县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本县城镇园林建设发展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本市城市园林规划布局标准及绿化指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第十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园林项目,必须符合本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和标准,其规划方案须经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规划建设等手续。
城市规划确定的和已建成的园林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按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
第十一条 按照城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属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园林项目,由市或者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属于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园林项目,由投资者负责建设,并接受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指导。
第十二条 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应当按照规划建设园林项目,其建设资金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总投资预算。园林项目必须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第十三条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以水面、植被为主,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在文物古迹或者风景名胜区周围建设园林项目,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和历史格局,建筑造型、体量和色彩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综合性公园周围进行建设,建筑造型应当与园林景观相协调。
园林雕塑造型设计应当优美、雅致,充分体现历史文化或者现代风貌,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第十四条 街头游园应当以绿化主为主,配备相应的设施,方便游人;居住区的花园、游园、庭园绿化应当相对集中,并配备必要的儿童、老人、残疾人活动设施;单位附属的花园、游园、庭园应当与单位建筑和功能相协调,符合城市绿化标准。
第十五条 城市园林项目的设计、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
城市园林设计方案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 城市园林项目竣工,须经园林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七条 城市园林的保护与管理,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专类园和街头游园,由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建设单位负责;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由文物管理单位或者园林管理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供公共享用的花园、游园、庭园,由居住区的管理单位负责;
(四)单位的附属花园、游园、庭园,由其主管单位负责。
第十八条 城市现有的园林用地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园林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以出租、转让等方式改变用地性质。
因城市规划变更或者市政建设确需占用或者改变园林用地性质的,市城市规划或者市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征得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经批准改变园林用地性质的,必须就近补偿相应的园林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城市市政公用管线不得穿越城市园林上空;确需从地下穿越园林的,须经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妥善保护园林植被和设施,保证游人安全。对绿化成果、园林用地及设施造成损害的应予赔偿。经批准砍伐树木,应按伐一栽三的原则,在园林管理部门指定的
区域和规定的时限内补栽。
第二十条 公园内举办展览、文体表演及其他活动的,应当符合公园的性质和功能,不得损害公园植被、设施和环境质量。
在园内局部举办展览、文体表演及其他单项活动的,由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公园举办群众性大型活动的,应经市公安部门、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及专类园已有的水面、植被应当保持原有比例和面积,不得擅自减少或者改变用途。
在园林内设置为游人服务的商业摊点、游乐设施、娱乐场所和广告标志,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数量,由园林单位向市、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办理其他经营手续,并须按批准地点设置。
第二十二条 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专类园门前广场不得擅自摆摊设点。
第二十三条 园林门票和园内游乐设施、展览及其他活动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城市园林的植物、动物、设施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的技术规程,加强养护和管理;
(二)加强对观赏动物的饲养、保护、繁育和研究;
(三)保持建筑物和游乐、服务等设施的整洁完好,标牌齐全完整、文字规范;
(四)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物,并设置标志和说明;
(五)游乐设施项目竣工后,必须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二十五条 城市园林的环境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园林清洁,环境卫生设施完好;
(二)保持水体清洁,符合观赏标准;
(三)保持安静,噪声不得超过环境保护标准;
(四)不得焚烧枝叶、垃圾及其他杂物;
(五)不得设置影响园林景观的广告;
(六)不得向园林排放烟尘或者有毒有害气体;
(七)不得乱堆垃圾、渣土,乱倒污水、粪便及其他污物。
第二十六条 城市园林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猛禽、猛兽和水上活动、游乐设施等重点部位的管理,保障游人安全;
(二)电动设备、游乐设施的操作人员应当佩证上岗,严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三)除老、幼、病、残者专用的非机动车外,其他车辆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园林;
(四)园林不得超容量接纳游人,节假日和举办大型活动应当指派人员维护秩序;
(五)保护游览路线和出入口畅通,游船、便桥、游乐设施应当有安全保障和事故防范措施。
第二十七条 游人应当文明游园,爱护绿化成果,保护园林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游园守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瓜果皮核、烟蒂、纸屑、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
(二)在建筑物、公共设施、树干上涂写刻画和贴挂;
(三)攀折树枝,随意采摘花卉、果实;
(四)损毁园林设施及设备;
(五)伤害动物;
(六)擅自营火、烧烤、宿营;
(七)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物品;
(八)其他有损于园林绿化及设施的行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未经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随意改变园林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按管辖权限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处以该园林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害,并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一)向园林排放污水的;
(二)向园林排放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
(三)噪声超过环境保护标准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按管辖权限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从侵占之日起,按每日每平方米或每件处以十元罚款;造成园林用地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一)擅自占用、出租、转让城市园林用地以及其他改变园林用地性质的行为;
(二)园林用地比例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
(三)擅自在园林内设置游乐设施或者其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四)擅自在园林内设置商业网点、娱乐场所、广告标志的;
(五)各类管线擅自穿越园林的;
(六)擅自在园林内举办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其他活动的。
第三十一条 在园林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授权的单位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当场处以三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瓜果皮核、烟蒂、纸屑、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的;
(二)乱堆垃圾、渣土,乱倒污水、粪便及其他污物的;
(三)在建筑物、公共设施、树干上涂写、刻画和贴挂的;
(四)攀折树枝,采摘花卉、果实的;
(五)焚烧枝叶、垃圾或者其他杂物的;
(六)车辆擅自进入园林内的;
(七)其他损害园林公物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因园林管理责任造成游客伤害的,应当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拒绝、阻挠园林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依照本条例所处的罚款,全部上缴同级地方财政。园林公物受损的赔偿费应当用于园林建设,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园林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不执行本条例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西安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12月2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