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85年)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0:25:41  浏览:96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85年)

中国政府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85年7月16日 生效日期1988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了增强两国及其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发展,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两国的需要和可能,在各自国家现行法律和规定范围内,促进两国贸易、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发展,并为达到此目的做出必要的安排。

  第二条 缔约双方应鼓励各自的有关机构、公司和企业加强联系,签订贸易协议和合同;研究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具体项目,并根据需要签订实施这些项目的协议或合同。

  第三条 本协定项下的合作应包括下列领域:
  贸易:钢铁制品,化肥,石油及石油制品,天然沥青,提炼沥青及沥青制品,纺织品和服装,家庭用品和器具,各种食品和罐头,农产品,土畜产品及饲料,各种轻工业品,建筑材料,化工产品和医药,农业机械和农具及其他各类机械、仪器、设备和乐器。
  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包括在农业、工业、卫生、通讯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具体项目应根据双方的需要与可能进行商定。
  缔约双方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本协定此条所列领域。

  第四条 本协定项下的合作方式应包括:
  一、直接进出口商品的长期及短期安排、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和其他贸易形式。
  二、在国营和私营的合营企业中进行投资。
  三、举办贸易和其他展览会。
  四、相互提供技术服务或培训技术人员。
  五、根据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相互转让专利、技术诀窍和许可证。
  六、相互提供科学和技术信息、资料,并提供科学试验用的农业及工业物资。
  七、相互派遣专家、技术人员和科学家,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传授技术知识和进行实验。
  八、缔约双方可能同意的其他任何形式的合作。

  第五条 缔约双方应根据各自国家的现行法律,提供双方同意的便利,以利于各自的人员履行本协定或本协定项下任何协议或合同中确定的各自义务和职能。

  第六条 缔约一方为履行本协定或本协定项下其他协议或合同规定的义务而派往另一方的授权人员,其活动应只限于在该地区处理与协议或合同有关的事项,并应遵守该地区现行的法律和规定。

  第七条 缔约双方在执行本协定的过程中,对其所收悉的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文件、信息或资料,应保守秘密,未经对方书面许可不得将文件或其副本、信息或资料提供给任何第三者。

  第八条 本协定自双方各自完成法律程序的通知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除按第九条规定另行做出决定外,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

  第九条 在任何时间由任何一方提前一年书面通知另一方就可终止本协定。本协定的终止将不影响根据本协定签订的具体项目或合同的执行,直至完成为止,双方同意另行做出安排的除外。
  本协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六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本协定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赵 紫 阳           乔治·迈克尔·钱伯斯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保管箱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保管箱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4年7月14日,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各分、支行,驻北京办事处,各筹备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现将《交通银行保管箱业务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于1994年8月1日起执行。
各分支行可依据《交通银行保管箱业务暂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信托部备案。

附:交通银行保管箱业务暂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完善交通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保管箱业务的管理,促进保管箱业务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保管箱租用人(以下简称租用人)应凭本人有关证件或委托人有效委托文件及委托人有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向本行提出保管箱租用申请。经本行同意,填写保管箱租用申请表,办妥租箱手续后,方可租用保管箱。租用人因故迁移或有意外情况,应及时通知本行。
第二条 保管箱租期、租费一般按年计算。可以按年续租。使用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租费一律预交。保管箱租费、保证金和开户费等各项费用的收取与标准,由各分支行自行制订。如遇调整均按交付时的实际价格收取。
第三条 租用人开箱时应携带本行发给租用人的保管箱专用钥匙以及必要的凭证,填写开箱书,加盖预留印鉴,经本行审核同意后方可进库开箱。
第四条 保管箱的锁闭和箱内物件之存取,均由租用人自行负责办理。
第五条 租用人如需更换印鉴,应凭本人身份证件、预留印鉴,向本行提出申请。更换印鉴,本行可收取手续费。
第六条 租用人如遗失开箱凭证物件,应凭本人身份证件立即向本行办理挂失手续,挂失前如被人开箱冒领,本行概不负责。因挂失而发生的破箱、换锁、修缮等费用,均应由租用人负担。
第七条 租用期满未续交租费者,本行有权扣收租用保证金并停止开箱直至租费及滞纳金交清为止。
第八条 欠交租费一年以上,经本行书面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仍未办理续租、退租手续者。本行有权向司法机关申请公证破箱或开箱。有关一切费用均应由租用人负担。
第九条 经公证破箱或开箱满叁年,本行以书面限期再次催告租用人后,租用人仍未交清费用者,本行有权处理存物。
第十条 租用人退租时,应办理退租手续,并交清一切应交费用,交还专用钥匙等物件。租用人在办妥退租手续后,可领回保证金。
第十一条 本行保护租用人的正当合法权益,除通过法律手续外,本行不允许任何人或单位查询或冻结租用人的保管箱。
第十二条 租用人的合法继承人有权依法取得租用人保管箱内的物品和保管箱的续租权,但应承担相应的租用费用。
第十三条 保管箱内物品由于不可抗力而发生损毁,本行对租用人不负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租用人不得在保管箱内存放违禁及危险物品,或利用保管箱进行违法活动。如违反本条规定,本行有权停止开箱,并提请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保管箱库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和电子监控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库房门锁钥匙和密码应指定专人分别掌握,二人会同方可启闭库房大门。营业结束关库后,应将库房钥匙放入专用保险箱内保管。任何时候不得将库门钥匙带出本行。
第十六条 每天保管箱业务结束后,工作人员应会同保安人员对库内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 保管箱库工作人员如发现客户箱子忘记锁闭应妥善保管,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第十八条 保管箱库工作人员如发现客户遗留物品应妥善保管,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第十九条 库房门锁副钥匙、保管箱专用钥匙、放置这些钥匙的保险箱钥匙和密码副本应分别封存并加盖业务公章、部门负责人和管库人员印章后,妥善保管。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动用副钥匙和密码副本,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做好有关详细记录。
第二十条 必要时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更换库房密码。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银行总行制订、修改、解释。各分支行可制订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4年8月1日起执行。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广电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1992年4月7日,广播电影电视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鉴定和评价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结合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包括:
(一)为解决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含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
(二)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取得的,对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三)阐明广播电影电视领域内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对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
第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通过一定形式和程序,组织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第四条 科技成果鉴定结论可以作为科技成果登记、奖励、推广应用、技术转让、技术出口等的重要依据。
鉴定后的应用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试制生产时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准确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与组织
第六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主管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编制科技成果鉴定的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本系统的科技成果的鉴定。
成果完成单位不得被委托作为主持鉴定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科技管理机构也可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七条 负责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专家参加鉴定工作。受聘专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国内外广播电影电视领域技术发展状况。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不得成为鉴定专业委员会成员。
第八条 受聘专家对鉴定结论及评价意见应承担技术责任和保密义务,不得私自应用或为他人提供该项鉴定科技成果的有关内容。
第九条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所需经费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三章 鉴定形式
第十条 科技成果鉴定可视具体情况来用以下形式:
(一)检测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指定经授权的专业检测机构按照鉴定单位指定的项目和技术指标进行性能考核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
(二)验收鉴定。由验收单位按照技术开发合同或组织鉴定单位认可的验收项目、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价,并作出结论。也可邀请少数专家验收。
(三)会议鉴定。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若干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一般为九至十五人)召开专家鉴定会,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结论。
各种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 科技成果属下列情况之一的,经组织鉴定单位批准,可视同已通过鉴定:
(一)经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写出书面证明的。
(二)非发明专利项目,经实践证明技术上成熟,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实施单位写出书面证明的。

第四章 鉴定程序
第十二条 符合第二条规定范围,具备下列条件的科技成果可申请鉴定:
(一)完成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已达到技术要求的。
(二)技术或学术资料齐全的。
(三)不存在科技成果权属或其它争议的。
第十三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的单位必须向组织鉴定单位报送下列材料:
(一)《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一式二份(格式见附件)。
(二)技术开发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复印件。
(三)学术或技术资料一套;
1、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实验报告、有关设计技术图表、软件程序、相关标准、国内外技术比较材料、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2、应用技术成果须附使用单位的情况报告,包括成果的应用效果、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果评价。
3、新产品须附使用期间损坏、修复记录。
4、软科学成果的学术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总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行报告、国内外比较研究材料等。
5、科学理论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及该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情况、国内外学术比较材料、论文应用情况等。
6、申请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包括图片、实物、声像带、专利文件、图书、刊物等。
第十四条 组织鉴定单位在接到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及所附全部资料后,应认真地进行审查,并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组织鉴定单位应确定鉴定内容、鉴定形式、主持鉴定单位和聘请鉴定专家名单。对重大的科技成果,可呈报上一级主管机关组织鉴定。
第十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审评内容:
(一)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齐全并符合要求;
(二)达到技术开发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和技术要求;
(三)科技成果的论点、论据明确、有关的技术数据、图表准确完整;
(四)科技成果的创造性或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
(五)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性、经济合理性和推广应用范围及前景;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七)在鉴定中出现严重分歧时,组织鉴定和主持鉴定的单位有权暂停鉴定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六条 参加鉴定的专家应当写出书面鉴定意见,若有不同意见,按照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的实有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原则,视为通过鉴定意见。但在鉴定报告中应对评价意见的异议予以注明。
第十七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并分别签署具体意见。如发现有重大缺陷的,应责成原鉴定专家予以补充。
第十八条 经鉴定并获得组织通过的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单位向科技成果完成单位领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科学技术成果视同鉴定证书(证书格式见附件)
第十九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全部文件、资料、由组织鉴定单位在一个月内归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及个人,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组织鉴定单位应当撤消对该项成果的鉴定。已签发鉴定证书的应在全系统内通报撤消并索回证书,再责成其主管单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给国家、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单位和上级机关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玩忽职守,作出错误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其他人员违反国家保密规定,泄露科技成果鉴定涉及的秘密技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广播电视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鉴定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
--------------------------------------------------------------------------
| | |
|成 果 名 称 | |
| | |
|------------|--------------------------------------------------------|
| | |
|申请鉴定单位| |
| | |
|------------|--------------------------------------------------------|
| | |
|工作起止时间| |
| | |
|------------|--------------------------------------------------------|
| | | | |
|联 系 人 | |电 话| |
| | | | |
|------------|--------------------------------------------------------|
| | |
|申 请 鉴 定 | |
| | 盖 章 |
|单 位 意 见 | |
| | 年 月 日 |
|------------|--------------------------------------------------------|
| | |
|主 管 厅 局 | |
| | |
|审 查 意 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 | |
|组 织 鉴 定 |--------------------------------------------------------|
|单 位 意 见 |成果类别| |鉴定方式| |
| |--------------------------------------------------------|
| |鉴定时间| |鉴定地点| |
--------------------------------------------------------------------------
--------------------------------------------------------
| 推荐鉴定委员会成员 |
|----------------------------------------------------|
|姓 名|技 术|专 业|工 作 单 位| 备 注 |
| |职 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 | |
| | |
| 供 | |
| | |
| 鉴 | |
| | |
| 定 | |
| | |
| 的 | |
| | |
| 技 | |
| | |
| 术 | |
| | |
| 文 | |
| | |
| 件 | |
| | |
| | |
------------------------------------------------------|
说明:1、成果类别系指该项申请鉴定的成果属于应用技术成果或理
论成果或软科学成果。
2、申请表一式四份。申请鉴定单位一份,主管厅局或地(市)科
委一份,组织鉴定单位两份。
附件二:
------------------------
| 建议密级 | |
|--------------|----|
| 批准及编号 | |
------------------------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编号( )鉴字 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单位:
鉴 定 形 式:
组织鉴定单位:
鉴 定 日 期:
完成单位地址:
电 话:
邮 政 编 码:
电 挂:
电 传:
填写说明
1.建议密级:由主持鉴定单位填写。指在申请鉴定单位自报的基础上,经鉴定委员会讨论后确定的密级。
2.批准密级及编号:指依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具有密级审批权单位批准的密级及编号。
3.编号:指各级科委、国务院各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按年度组织鉴定的顺序编号。
4.成果完成单位:指参加该项成果研制,并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单位,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5.鉴定形式:指该项成果鉴定所采用的形式,即检测鉴定或验收鉴定或专家评议。
6.成果简要说明: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来源,研究目的及成果特点。如系应用技术成果,应写明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业化实验情况等。如系科学理论成果,应写明其基本论点、论据、学术意义及被引用情况等。如系软科学成果,应写明理论依据及应用效果等。
7.推广应用前景及效益预测: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指对该项成果推广应用范围和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定量预测。对效益的预测应附计算方法和依据。
8.鉴定意见:指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成果做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应注明不同意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9.主持鉴定单位意见:由具体主持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单位填写。
10.组织鉴定单位意见:由负责该项成果鉴定工作的各级科委或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填写,如加盖公章,注明日期,以示生效。
11.主要研究人员名单:指对该项成果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员,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12.各级地方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均应按照国家科委制定的本格式印制鉴定证书。
一、成果简要说明及主要技术指标
二、推广应用前景及效益预测
三、鉴定意见
鉴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四、主持鉴定单位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五、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盖 章
--------年--------月--------日
六、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提供单位
七、主要研究人名单
------------------------------------------------------------------------------------------------------------
|序号| 姓 名 |年龄|文化程度| 所学专业 | 职称职务 | 工 作 单 位 | 对成果的创造性贡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鉴定委员名单
------------------------------------------------------------------------------------------------------------
|序号|鉴定会职务| 姓 名 | 工作单位 | 所学专业 | 现从事专业 | 职称职务 | 鉴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