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20:25  浏览:81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文化部


国家民委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切实做好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古籍对发展民族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做好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做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古代书册、典籍、文献和口传古籍。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书面文献和丰富的口传古籍。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利于凝聚各族人民共同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二)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确定由国家民委牵头,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社科院等部门组成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联络、指导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这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有效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更加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列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中;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这些文件,不仅对开展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指导方针,而且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工作,从普查、登记、修复到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制度形成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自1984年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以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有14个民族建立了省区协作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征集了数百万种少数民族古籍,并妥善地保存起来;培养了专兼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3000余人;抢救、整理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约百万种(部、件、册,不含图书馆、文化馆及寺院藏书),其中包括若干孤本、珍本和善本,公开出版5000余种;数百种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物获得诸如国家图书奖等各级奖项。尤为可喜的是,在全国性普查的基础上,以大型目录学套书作为其重要整理研究成果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各卷的相继面世,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古籍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载体多样、历史久远、保存条件差、修复手段落后、经费紧缺、古籍学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古籍业已老化破损。另一方面,从事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人才严重匮乏,且懂少数民族古籍的人数日益减少,有的年事已高,使得一些古籍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充分认识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对中华民族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工作。

  二、明确新时期、新阶段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力度。〖HT3F〗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制和科学有效的保护制度,提高全社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古籍在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发展服务。

  (二)基本方针。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原则,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针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特点和现状,充分发挥各级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部门和文化工作部门的职能,协调统一,有效开展规划、组织、联络、协调、指导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确定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实施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要求,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

  结合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特点和现状,全面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强民族古籍和文物抢救工作,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等民族文化项目;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继续加强做好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普查、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实现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完善少数民族古籍学科体系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确保完成《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所规定的报送任务,争取更多的古籍保护单位成为“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建立、健全、完善少数民族古籍的管理体系和工作体制,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制度;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法的制定工作。

  三、突出重点,科学规范,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遵照《意见》精神,各级政府应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列入民族工作、文化工作具体规划中。要统筹规划、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切实抓好和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普查、登记、整理、翻译工作。

  各级少数民族古籍和文化工作部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组织人力、物力,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摸底、清点、编目、整理、翻译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少数民族古籍的存量、分布和流传情况,特别要做好对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和口头传承的古籍的保护和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古籍分级保护,由各省区民族古籍工作部门负责汇总上报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为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提供基础资料。

  (二)高质量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任务。《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文化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民族、文化工作部门要以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为基础,树立精品意识,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修复、目录的编制、卡片的登录和条目的撰写等方面强化培训,精确操作。对于跨省(区、市)的民族卷,牵头省(区、市)要认真做好联络、协调、组织、综合等项工作,参与本项目的省(区、市)要积极配合,确保编纂出版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根据《意见》精神和《国家民委“十一五”工作规划》确定的任务,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指导下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古籍的基本状况和保存状态,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整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

  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的目的主要是汇集有史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的成果,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古籍文本,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情况。同时,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成就,普及少数民族古籍知识,并在展示中予以保护,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古籍教学与科研基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推进少数民族古籍管理信息化进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网站,搭建少数民族古籍信息交流平台。各地可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这个信息平台,实现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数字化。

  (四)建立“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HT3F〗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和保护,关键是人才。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发展少数民族古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是落实《意见》和《国家民委“十一五”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相关院校的专业人才优势,从少数民族古籍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基本内容和原则、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抢救、保护、整理的规律和特点,创立并完善少数民族古籍学的学科体系。坚持以提高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重点,把短期培训、学历教育和高精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保护、整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不同需要,促进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快优秀少数民族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的抢救工作。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活化石,是活着的历史,对于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传承人故去,所掌握的口传古籍也将随之消失。要按照“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及时搞好“救人”工作。一方面,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尽快搜集、整理民间艺人的口传资料,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口传古籍音像资料库,整理出版一批少数民族口传古籍声像出版物。另一方面,对那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及时全部记录整理,长期在民间传诵的民族古籍,要有意识培育口传古籍的继承人,扶持口传古籍之家,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口传古籍能世代流传下去,切实推进民间口传古籍的保护和利用。

  (六)加强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

  随着经济资源开发项目在民族地区的布局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工作的紧迫性日益凸现,各地要认真贯彻《意见》,统筹规划,制定保护制度和严密的保护利用的机制及办法。要把运用现代化的保护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纳入到制度建设中来,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在实施保护制度过程中,重点做好近十年所征集、抢救的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和保管工作,尤其对具有较高价值的孤本、善本及精品,要进行严格的科学保护。对遭虫蛀、水蚀的少数民族古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保管、编目和收藏,并都要形成制度,完善措施,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四、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把《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根据《意见》精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领导,把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结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保证。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协调领导,各省(区、市)民族、文化工作部门要紧密配合,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领导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现有分工,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各级政府应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纳入到本地区民族工作、文化工作总体规划中。文化部门要搞好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加强宏观指导;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组织、联络、指导、协调,共同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配足编制,配强人员。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投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必需的经费。

  少数民族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资源,一旦损失,便无法完整再现。因此,对一些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必须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进行原生性保护和修复,以保持古籍原貌。要借助数字化技术,运用电子扫描、复印、照相、缩微等技术,对现有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以加强和改进再生性保护。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办发[1984]30号和《意见》精神,采取积极措施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加大古籍保护资金投入,以确保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所需之资金。民族、文化工作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修复、编目、出版及数字化等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要广开渠道,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为做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培养造就一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热爱民族文化事业,具有各项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人才队伍,是做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来推动少数民族古籍人才队伍的培养。制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培训规划,采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壮大队伍,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学科专业骨干。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修复、翻译、整理、出版、研究人才的培养。要从政治上爱护、职称待遇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为少数民族古籍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少数民族古籍市场流通秩序和经营行为;加强少数民族古籍销售、拍卖行为的审核备案工作;在公安、海关等有关部门配合下,严厉打击盗窃、走私古籍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古籍出入境审核、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坚决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法律法规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少数民族古籍。

  (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取得的影响力、社会效益,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其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大力宣传开展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培养公众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意识,普及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知识,展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使全社会共同致力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泽于民的事业,共同开创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新局面。



                  国家民委   文化部

                    二○○八年一月十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正)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正)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6月24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5年7月19日公布 1995年7月19日起施行 根据1998年9月24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进行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三章 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海关、医药、卫生、邮政、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协同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 对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每年4月21日至27日为我省“爱鸟周”。每年10月为我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
第八条 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内野生动物资源每五年调查一次,每十年普查一次,并建立健全资源档案,为制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本省内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已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非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范围。
禁猎区、禁渔区和禁猎期、禁渔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地区行政公署、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禁猎区、禁渔区和禁猎期、禁渔期应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建设项目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场所和生存条件。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或者疾病威胁,以及受伤、迷途、被困时,应当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要求附近有救护条件的单位采取救护措施。
误捕野生动物的,应当无条件放生;对已死亡的野生动物,交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在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集中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等,禁止排放工业污水、废气;禁止堆积、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禁止使用危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的剧毒药物。因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剧毒药物的,应报
经当地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 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基金来源包括财政专项拨款、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自行筹集和国内外单位或个人捐赠等。基金的具体筹措、管理、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对危害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的野生动物,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为预防、控制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确需采取必要措施时,须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凡因自卫而击伤、击毙野生动物的,应当报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所获野生动物交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三章 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
第十六条 禁止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猎捕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猎捕申请书,经批准后发给狩猎证或者捕捉证。,
经批准获得狩猎证或者捕捉证的,猎捕者应当按照规定实施猎捕活动。
第十七条 猎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经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猎捕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在本市(地)的,经县(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跨市(地)以及外省单位和个人在河南省境内进行猎捕活动的,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
国家和省重点保护以外的水生野生动物的捕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经批准持猎枪狩猎的,必须同时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持枪证。
第十九条 建立狩猎场,必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狩猎场,必须报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县(市、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以外的水生野生动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以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应当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第二十一条 禁止非法出售、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饭店、餐馆等饮食服务行业不得出售以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不得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或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
因特殊情况出售、收购、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并按照规定向指定单位出售、收购。
第二十二条 经营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并凭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经批准依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年度经营利用限额指标从事经营利用活动,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二十三条 运输、携带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县境的,应当持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输许可证;出省境的,应当持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输许可证。
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等承运单位和个人应当凭证运输和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商检、海关等部门和木材检查站,应当对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进行检查。对违法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当及时移交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出口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口手续。
第二十五条 科研、教学等单位对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科学研究、采集标本、拍摄电影、录像,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对采集标本或者以营利为目的拍摄电影、录像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第二十六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核发的有关许可证和证件,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发证机关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对依法核发的有关许可证和证件进行年审。
第二十七条 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有明确处罚规定的,按其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非法捕杀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或者捕捉证,并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非法捕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并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七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未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没收
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未经批准,出售、收购、加工、运输、携带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实物价值七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许可证承运、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承运单位或者个人处以所运(带)实物价值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饭店、餐馆等饮食服务行业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或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予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伪造、倒卖、转让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渔区破坏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并处以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集贸市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在集贸市场以外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作重复处罚。
第三十九条 拒绝、阻碍野生动物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上一级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法院起诉。当事
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9月24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决定对《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三十二条。
二、第三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未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可以并处没收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原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二条 对误捕野生动物不予放生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野生动物,并可处以实物价值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未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没收野生
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未经批准,出售、收购、加工、运输、携带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实物价值七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许可证承运、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承运单位或者个人处以所运(带)实物价值30%的罚款。



1995年7月19日

水利电力部颁发《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的通知

水利电力部


水利电力部颁发《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的通知

1987年9月12日,水利电力部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计委、财政部、水电部(87)水电水文字第2号文件“关于加强水文工作意见的函”的精神,改变水文测站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的面貌,加强水文测站基本测验设施和仪器配置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水文测验的安全操作,及时准确的为防汛抗旱做好测报工作。同时为各项国民经济建设积累长期的水量水质等基本水文资料,我部水文局通过调查研究,征求部分流域、省水文部门和水文仪器厂的意见,拟定了《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做为水文测站测验设备和仪器的配置标准,以期使我国水文测站设备逐步实现标准化,改变以往测验设备简陋,仪器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的落后局面。现将该“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组织力量于近期内对所属水文测站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鉴定、汇总、提出改善的意见和措施。所需经费,地方所属测站可按(87)水电水文字第2号文的精神分别报所在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解决。流域机构所属水文站,由流域委、办汇总后告部水文局研办。检查情况和汇总表以及对暂行规定的修改补充意见,请于十月底寄我部水文局。改善措施意见和落实情况,年底抄报我部。对暂行规定中不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可根据暂行规定的原则由地方制定补充规定。

附:水文测站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 1987年8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概 述
第1.1.1条 水文测站是国家水文站网的基本生产单位,担负着常年观测、收集水文水资源数据和传递水文情报预报的任务,为一切与水资源有关联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必须的基本资料,亦是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开发、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耳目和尖兵。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基础。为了保障水文测验的安全操作,按照水文测验规范的技术规定,及时收集准确可靠的资料,水文测站必须根据测验项目和具体任务,配置必要的测验仪器和测验设备,以保证水文测验的实施。本规定根据不同类型的测站及其重要性,对主要的基本水文观测项目所应配备的仪器和设备,这些仪器和设备所必须的经常性的维修和养护及其合理使用年限和更新报废准则做原则性的规定。
第1.1.2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及其测验项目,暂不包括地下水、水化学和水质项目。专用水文站、水文实验站或其它水文测站可参考应用。本规定不包括水文测站的报汛设备,有关这方面的设备由水文测站主管部门和防汛部门规定。
第1.1.3条 本规定所指的水文测验仪器包括直接测量水文要素在某一时间呈现的量值的各项仪表或需要取样分析的采样器等,如雨量器、蒸发器、水位计、流速仪、回声测深仪、泥沙采样器、泥沙颗粒分析仪以及各种定位仪器等。测验设备系指为使水文仪器进行测量所提供的场所、安装和输送设施,如观测场地、观测标志、自记观测井、测船、缆道、浮标投掷器等。
水文测站所有仪器和设备都应处于运转正常和完好状态。
第1.1.4条 本规定的修订、变更和解释由水电部水文局负责。各流域机构和各地水文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和细则。
第二节 仪器设备的配置原则
第1.2.1条 根据水文测站所在河流的位置,控制作用和所担的报汛任务等重要性以及水文测验自然条件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站应有不同的配备标准。一般说来,大河干流和重要支流控制站,重要报汛站,在水位、流量、泥沙等观测项目方面的仪器、设备的配置标准要高一些,以提高这一类站的测洪能力,与一般控制面积较小的小河站和区域代表站有所区别。具体划类由主管部门结合所辖测站实际自行确定。除流域机构外,一般省级掌握的测站分划为第一类重要站的数量可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第1.2.2条 对于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控制站,应按照历史上出现过的最高洪水进行设施的配置,保证在该洪水条件下仍能安全测验,对于一般的区域代表站或中小河站,在目前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测验设施仍应能测到二十年一遇或以上的一般性洪水的各项水文要素。对于特大洪水,利用常规测验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有应急的简单测验方法,测到必要的水文资料。
无论哪一类站设备的配置都应考虑到在特大洪水条件下主要设备的安全,保证不被破坏。
对于每一个水文测站,应具有何种水平的测洪能力和与之而相适应的设备能力,由水文测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流域主管部门具体规定。
第1.2.3条 本规定主要是针对驻测形式的站。开展巡测的水文测站,对于非连续记录的观测项目,凡可由巡测人员携带的仪器和测具或巡测车已配备了测验设备的,测站可以减少或不配备这方面的仪器或设备。
第1.2.4条 本规定暂不包括水文测验中所需的交通工具,易损消耗用品(如机器用油、电池等)以及职工的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配备。
第三节 测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
第1.3.1条 水文测站使用的正式观测的仪器设备都应是按照国家规定由水文仪器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或水文测验规范规定的设施,并保证符合规范所规定的精度等要求。每项测验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正确地操作,并进行经常的维修养护,和按照规定的使用时限,进行检测。重要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应由测站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考核,合格后方可准许单独操作。水文测验设备的养护按第二章有关各节进行。
第1.3.2条 若用一种仪器设备或方法不能完成某一水文要素的全部变幅观测时,或出于设备经济因素的考虑,水文测站可以采用几种方法和几套设备进行测验(如,雨量观测可以既有人工观测也可同时配备自记雨量计观测;水位观测也可以在低水时期或冰期采用人工观测,在中高水时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流量观测也可以在中高水时用船测,在水洪水时用浮标测等等)。但不论采用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所测得的资料应是互相衔接、连续的,不应有间断和突变现象。
第1.3.3条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度,每一项水文测验仪器从到站开始使用起就应建立仪器档案,记录包括启用日期,使用次数或连续运转时数(或日数),损坏原因,修复情况,重新校定情况,报废原因、日期、经办人或批准人签字等。
测验设备的档案,应从设备验收开始(有的还应包括设计资料),即建立设备档案,包括基本特性参数,有的还应有竣工草图,基本尺寸等,投入使用后应记录运转情况,磨损情况,维修和局部更换情况等。
仪器设备档案的格式和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暂不统一规定,由测站主管部门制订。

第二章 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第一节 配置要求和内容
第2.1.1条 水文测站配置的仪器设备应既能确保规定的测洪能力和水文测验规范正常的测验要求,又要避免积压和浪费,一般要求以目前的测验技术水平作为配置的依据。
第2.1.2条 为使配置切合实际,要求控制站(大江大河干流站,支流重要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二类测站标准规定不同的内容,同时根据目前测流取沙设备的实际情况分为测船(包括过河索吊船)站和缆道(包括吊箱)站,区别情况进行配备。
第2.1.3条 各类测站的配置内容按测流、取沙、水位、降水、蒸发、泥沙颗粒分析等测验项目分别列出。各站应根据具体的测验任务分别配置。有比降观测的站比照水位观测项目进行配备。动船法、超声波法、量水建筑物和比降面积法等测流方法所需设备根据有关规定配备。
第2.1.4条 仪器设备的配置定额(见后)均为一般水文测站实际需要的基本数量。对于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仪器设备可适当增加备份:
1.河流漂浮物多,测流断面河床复杂,测验中仪器设备(如铅鱼、流速仪、采样器等)随时有可能被损坏的。
2.在高速高沙水流条件下,仪器磨损比较严重,使用次数受到限制或者经一次洪水测验后须封存检验的。
3.滩地宽广,洪水期断面出现多股水流需要同步施测的。
4.防汛重要站或其他重要站,边区交通不便的站。
5.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的。
第2.1.5条 新仪器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其相应的配置要求由水电部水文局另行规定。
第2.1.6条 各类站仪器设备的型号、系列、规格,按测站断面河宽、水深、流速等情况由测站主管单位具体确定。
第二节 配 置 定 额
第2.2.1条 测验河段基本设施
表1
----------------------------------------------------------
项 目 | 配备数量| 备 注
------------------|----------|--------------------------
1.基本水尺、测流|按规范要求| 基本水尺和测流断面视情况
(流速仪、浮标)、| |可以结合有比降观测的站设
比降断面,断面桩,| |置。
断面标杆 | |
2.基线桩、六分仪| ″ |定位标杆视需要设立
定位标杆辐射标杆、| |安全标志通航河段设立
安全标志 | |
3.水准点(基本、| |
校核水准点) | ″ |
----------------------------------------------------------
第2.2.2条 测流取沙设备(一)——缆道(包括吊箱)
表2 大江大河干流站、支流重要控制站的配备定额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缆道(主索、副索、工作| 1座 |规模大小经设计计算确
索支架、锚定防雷装置,| |定,副索拉偏缆道的站
操作室等) | |设置
2.电动绞车(包括起重、 | 1台 |悬吊铅鱼≥
循回) | |150 ̄200kg的站上配置
可控硅调速装置 | 1套 |
3.动力 | |
*外接输电线,变压器 | 1台 |外电有保证时
*发电机组 | 1套 |无外电或外电无保证
4.吊箱 | 1套 |使用吊箱的站配置
5.浮标投掷器 | 1套 |
6.铅鱼 | 2个 |
7.流速仪 |3—5部|
8.*超声测深仪 | 2个 |
9.经纬仪(T1 ) | 1架 |
10.水准仪(N2 ) | 1架 |
(N1 ) | 1架 |下属水位站较多时配置
11.水准尺(双面) | 2支 |
------------------------------------------------------------------
续表
------------------------------------------------------------------
项 目 |配备数量 | 备 注
----------------------------------|----------|------------------
12.积时式采样器 |1--2部 |有取沙任务的站配置
13.盛水器 |依实际情况|
14.天平1/1000或1/100| 1台 |
15.烘箱 | 1只 |
16.探照灯 |1--2台 |河宽大的配2台
17.扩音器 | 1部 |通航河段配备
18.其它(停止表、望远 | |
镜、音响器、计数器等) | |
------------------------------------------------------------------
注:*指按需要配置或选用一种。
表3 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配备定额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缆道(主索、副索、工 | 1座 |河宽较大的参考大河站配
作索、支架、锚定、防 | |置
雷装置、操作室等) | |
2.电动绞车(包括起重、 | 1台 |在河宽较大的站上配置
循回) | |
3.吊箱 | 1座 |吊箱的站配置
4.手摇缆道(可结合电 | 1座 |在河宽150米以下小河
动) | |应用
5.浮标投掷器 | 1套 |缆道不能测全部流量变辐
| |时配置
6.铅鱼 | 2个 |
7.流速仪 |2--4部|
8.泥沙采样器 |1--2部|测沙站配置
------------------------------------------------------------
水准仪、经纬仪、水样处理和称重天平等仪器视需要配置。
第2.2.4条 测流取沙设备(二)——船(包括过河索吊船)
表4 大江大河干流站、支流重要控制站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测船(或吊船) |1--2只|配备2只条件:
| |①河宽>1000米;
| |②另设有枯水断面;
| |③其他特殊情况需要。
2.绞车(三绞:测流、取 | 1台 |以下设备按一个船组
沙、绞锚) | |配备,二个船组加倍。
3.铅鱼(不同规格) |2--3个|
4.流速仪 |3--5部|
5.回声测深仪 | 1部 |断面最大水深
| |>7 ̄10米的视需要
| |配置
6.经纬仪(T1 ) | 1架 |
7.水准仪(N2 ) | 1架 |
水准仪(N1 ) | 1架 |下属水位站较多才配置
----------------------------------------------------------
续表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8.水准尺(双面) | 2支 |
9.六分仪 |1--2架|
10.对讲机 | 1对 |有比降观测,增加一对
11.采样器 | |
悬沙采样器*横式 | 2个 |*选用一种
*积时式 |1--2个|
*瓶式 | |
沙质推移质采样器 | 1个 |有推移质测验的站配置
河床质采样器*锥式 | 1个 |有河床质测验的站配置
*挖斗式 | 1个 |*任选一种
12.盛水器 |依需要 |
13.天平1/1000或1/100| 1台 |以测站配置
14.烘箱1个 | 1个 |以测站配置
------------------------------------------------------------------
表5 区域代表站、小河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测船(或吊船) | 1只 |
2.绞车 | 1台 |
3.测船定位索 | 1部 |
4.铅鱼 | 2个 |
5.流速仪 |2--4部|
6.采样器 | 2个 |
7.水准仪 | 1部 |
----------------------------------------------------------
泥沙水样处理所需仪器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第2.2.5条 水位观测设备
表6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水尺(按规范设立) | 若干组|从最低水位至历史最高
| |洪水位
2.自记水位计(包括长期 | 1台 |长期自记计依需要配置
自记) | |在控制站、重要报汛站
*浮子式(包括测井仪器 | |潮水位站、水位变化频
室) | |繁的站逐步实施
*压力式(包括仪器室) | |*选用一种
----------------------------------------------------------
第2.2.6条 降水、蒸发设备
表7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雨量筒(包括场地设施| 1个 |
按规范规定) | |
2.自记雨量计(含长期自| 1台 |需要长期自记的站配置
记) | |
*虹吸式 | 1台 |先在水文测站有雨量观测
| |项目的站,雨量站中按段次
| |观测的站若干年内实施
*翻斗式 | 1台 | *按要求选用一种
3.蒸发器 | |如有气象辅属项目观测均
| |按蒸发规范要求配备
E601型 | 1台 |
20公分蒸发皿 | 1台 |
----------------------------------------------------------------
第2.2.7条 泥沙颗粒分析设备
表8
--------------------------------------------------------------
项 目 |配备数量| 备 注
----------------------------|--------|----------------------
1.天平1/万 | 1台 |
2.烘箱 | 1只 |
*3.粒径计 | 1套 |*系指根据需要选用配置
*4.移液管 | ″ |有河床质任务的站配置
*5.光电颗分仪 | ″ |
6.震沙机 | 1台 |
7.标准筛 | 1套 |
8.其他(自制蒸馏水设备| |
容器等) | |
--------------------------------------------------------------
第三节 维 修 养 护
第2.3.1条 测船(吊船)的维修养护
1.机动船,按照交通部门船只维修保养规定办理。
2.非机动船
(1)木船一年一小修,上油捻缝,2--3年一大修(上岸大修)。
(2)铁壳船2--3年一小修,4--5年一大修,上岸除锈涂漆。
3.平时制定制度做好经常性的养护。
第2.3.2条 缆道,驱动设备(包括测船三绞)的维修养护按照部标SD121—84水文缆道测验规范的要求执行,测船三绞可参照该规范第7.3.2条绞车养护维修的要求执行。
第2.3.3条 自记水位计自计台与进水管的养护按照水文测验手册第一册1--23自记水位计的养护要求执行。
第2.3.4条 测验河段基本设施的检查养护
1.外观检查,每年汛前一次;
2.每2 ̄3年对各类标杆除锈刷新;
3.每隔5年作精度检验。

第三章 水文测验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和报废准则
第一节 概 述
第3.1.1条 为使水文测站能够正确施测一定标准的洪水等水文要素,满足测验精度的要求,保证测站职工野外作业的安全;为保持各项仪器设备处于完好或先进的的技术状态,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及时地更新换代,规定各项水文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和报废准则是解决测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章为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报废条件提出原则规定。
第3.1.2条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条件复杂,自然地理和水文现象差异极大,各项测验仪器设备的磨损消耗程度也大不相同,在执行本规定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补充规定。
第二节 报 废 条 件
第3.2.1条 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均以开始使用之日起,连续计算,凡达到表9所规定的使用年限的即自行报废。如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更新,而需要延长使用的,需进行重新检定,确认仪器设备运转正常,能够保证安全操作后,经测站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延长使用,并同时规定具体延长使用时间。
第3.2.2条 有些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时间虽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但因严重损伤、变形、锈蚀已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和规定的精度要求或维修费用过高,超出表9规定的限额的,亦应报废。
第3.2.3条 由于河道或水流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测验位置必须调整或改变,致使原有固定设施已无法继续使用时,可做报废处理。
表9 水文测验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和报废条件
------------------------------------------------------------
序号| 名 称 | 使用| 其它报废条件
| | 年限|
----|----------------------|------|----------------------
1 | 仪器类 | |主要部件损伤不能保证测
|(1)流速仪、六分仪 | 10|量质量或一次维修费超过
| | |原值1/2时
|(2)经纬仪 | 20| ″
|(3)水准仪 | 15| ″
|(4)天平 | 15|  ″
|(5)烘箱 | 15| ″
|(6)压力式自记水位计| |
|(包括附属设施) | 10| ″
|(7)浮子式自记水位 | |
|计、长期自记水位计 | |
|(包括附属设施) | 10| ″
|(8)自记雨量计(包括| |
|长期) | 10| ″
|(9)雨量筒 | 15| ″
|(10)蒸发器(皿) | 10| ″
|(11)横式采样器 |5--8|由地方及流域机构自定
|(12)积时式采样器 | 5 | 同上
|(13)推移质采样器 | 10| ″
|(14)河床质采样器 | 15| ″
------------------------------------------------------------
续表
----------------------------------------------------------------
序表| 名 称 | 使用 | 其它报废条件
| | 年限 |
----|----------------------|----------|----------------------
|(15)铅鱼 | 参考 | 暂不定
| |10--15|
2|测船类 | |
|(1)非机动木船 | 10 | 腐朽严重,一次维修费
| | |超过原值1/3时
|(2)非机动钢板船 |20--25| 严重损伤、锈蚀,一次
| | |维修费超原值1/3时
|(3)非机动玻璃钢船 |15--20| ″
|(4)钢质机动船 | 20 | 船体明显变形或严重磨
| | |损,锈蚀,机器老化等,
| | |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船监部
| | |门检验,不能继续使用时
|(5)玻璃钢机动船 |参考15 | ″
3|过河缆(索)类 | |
|(1)缆道、吊船、吊箱| | 缆索损坏锈蚀程度已达
|的过河缆(包括主、副 | 20 |到《水文缆道规范》报废
|缆) | |标准时
|(2)浮标投掷器 |5--8 |
|(3)吊箱、吊船缆道的|3--5 |
|工作索 | |
4|绞车类 | |
----------------------------------------------------------------
续表
------------------------------------------------------------------
序号| 名 称 | 使用 | 其它报废条件
| | 年限 |
----|----------------------|----------|------------------------
|(1)机动绞车(包括船| 15 | 主部件严重损坏不能
|用绞车和缆道、吊箱的驱| |继续使用或一次维修费
|动绞车) | |超过原值1/3时
|(2)手动绞车(包括船|10--15| ″
|用绞车和缆道、吊箱的驱| |
|动绞车) | |
5|机电设备类 | |
|(1)发电机组 |参考20 | 暂不定
|(2)变压器 |参考25 | 暂不定
|(3)配电设备(包括动|10--15| 暂不定
|力线路) | |
|(4)探照灯 |参考10 | 暂不定
6|电子、电器设备类 | |
|(1)可控硅调速器 |5—8 | 一次维修费超原值1/2
| | |时
|(2)回声测深仪、颗分|5—8 | 功能不可靠、一次维
|仪、同位素测沙仪(电子| |修费超原值1/2时
|设备部分),对讲机、计| |
|时计数器,积时式采样器| |
|的开关控制装置,各种信| |
|号装置等 | |
7|设施类 | |
------------------------------------------------------------------
续表
------------------------------------------------------------------
序号| 名 称 | 使用年限| 其它报废条件
----|----------------------|----------|------------------------
|(1)钢质过河缆支架 |参考35 | 支架明显变形或严重
| | |损伤,锈蚀,不能保证
| | |安全生产时
|(2)水泥杆过河支架 |参考35 | ″
|(3)锚定和其它型式 | | 由各单位自定
|(材料)的支架 | |
|(4)断面标志杆(桩)| |
|木质 | 5--8 | 严重腐蚀、断裂时
|钢质、水泥杆 | 参考 | 由各单位自定
| |30--35|
|(5)观测场设施 | |
|木质 | 7 | 由各单位自定
|钢质 | 15 | 由各单位自定
|(6)操作房、观测房 | |
|永久性砖木结构 |25--30|一次维修费超原值1/3时
|简易砖木结构 | 15 |
|临时性土木结构 | 5--7 |
------------------------------------------------------------------
编 写 说 明
为了加强水文测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遵照部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我们邀请长办、黄委水文局,湖南省水文总站和重庆水文仪器厂的同志在一定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并草拟了《水文测站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这个稿子总的目的是,使水文系统调查、鉴别现有水文测站技术装备的测洪水平等现状有所遵循,为水文测站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维修养护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为促使水文测站仪器设备配置规范化,保持其完好率和保证一定标准的测验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由于时间仓促,准备工作不足,所拟的稿子很不成熟。因此,要求各地暂行执行本规定过程中,除根据需要制定更具体的补充规定外,对本规定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充实修订。为便于大家了解本暂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对某些主要问题的考虑和处理意见,现简要说明如下:
第一条 我国水文测站情况比较复杂,表现是多方面的。如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其所起的作用或重要性有所不同,等等。河流情况更是千差万别,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或某些山区、枯季可能断流而汛期河宽则可能达数百米之宽,流量可达上千秒立米,有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断面冲淤变化不定。这种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水力条件给测站标准化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我国经济条件较差,水文站大多是五十年代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的,以后虽经多次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各方面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因经费不足等原因,有些应予以更新的设备未能更新,有些设备甚至缺乏必要的维修经费,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仪器陈旧,设备老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逐步加以整顿更新,水文测站将难以为继。安全作业更无保障,实难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水文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也难以为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汛工作当好耳目和参谋。因此制定水文测站仪器设备配置准则,定出仪器报废的原则,并依此检查测站配备情况,以便根据经济情况逐步实施,这将有助于水文测验条件的改善和保证资料质量。
第二条 从我国水文测验的实际出发,有的测站只有一项水文要素的观测,有的有十几项观测,本规定包括了主要的测验项目,但暂时未列入地下水和水化、水质的项目。同时,每一项水文要素的观测都不可能用一种标准方法进行。甚至在同一个站为了观测全部变幅的流量,可能要用到涉水测流、缆道或船测、浮标河流等几种方法,因此规定某种方法、某种仪器、某种设备为测站的同一标准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只能将我国现有的测验方法所必须具备的仪器设备列出,根据河流条件或根据已有设施对照考虑,使之配套齐全。另外,本规定只考虑了目前常规通用的技术装备,对于目前和今后新技术、新仪器设备推广应用方面的规定,将根据实际进展情况,逐步补充进来。
第三条 关于测洪能力的考虑。我们认为大河主要干支流站或重要报汛站与一般站应有区别,应提高这类站的配置标准和测洪能力,要求这类站对稀遇洪水的测验条件应有所考虑,要有应急措施,但对此也只能提个原则要求。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最高洪水,可以理解为历史调查洪水和建站后出现最高洪水二种,不作具体规定。各主管部门应根据测站实际逐步确定。
第四条 作为国家基本站网的测站,其所用仪器理应是标准化的,以保证必要的精确性和精度的统一性。所以,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正式产品,或符合规范要求的设施,这也是标准化的措施之一。这一规定将有助于水文测站工作的标准化。
关于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度,有的测站过去已经做了,现将其明确规定,制度化。这对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将会起重要作用。
第五条 关于水文仪器设备的报废准则,是本规定首次提出的一项较重要的内容。仪器是一种精密测量的定时定量工具,经长期使用必然要磨损和老化,影响它的正常运转,所以许多工业产品都规定使用年限或设计使用寿命,超过使用年限则要报废或降格使用。我们测站使用的仪器,也应按这一原则更新。同时设备的更新亦是必不可少的,象测船、缆道、测量标志等在野外长期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锈蚀、腐蚀,这是关系到正常、安全生产的问题,也是保持测验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六条 在制定某些设施使用年限时,我们也参考了《水利经济计算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但不一定都适合水文测站的情况。除使用年限外又提出一项“其他报废条件”作为报废的依据,这是因为水文测验是在各种野外条件下,特别是在困难条件下进行的,磨损比较严重,使用年限亦将相应缩短。本规定只能算是个大致的框框,毕竟我们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各地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这一原则灵活掌握或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附2:水文站仪器设备检查统计表
表1 测站标准情况表
----------------------------------------------------
|\状 | | | | | |
|站\况|数 量|合 格|不合格|优 良|备 注|
| 别\| | | | | |
|------|------|------|------|------|--------|
|重要站| | | | | |
|------|------|------|------|------|--------|
|一般站| | | | | |
|------|------|------|------|------|--------|
|小河站| | | | | |
|------|------|------|------|------|--------|
|山区站| | | | | |
|------|------|------|------|------|--------|
|平原站| | | | | |
----------------------------------------------------
注:站别前三栏是按性质划分,后三栏是按地区划分
表2 测站设备情况表
--------------------------------------------------
|\状 | | | | 报 废 |
|项\况|总 数|完 好|需大修| |
| 目\| | | | 数量% |
|------|------|------|------|--------------|
|测船 | | | | |
|------|------|------|------|--------------|
|缆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